

志愿者宣传垃圾分类知识。
“今年村里变化可不小,更绿、更忙、更干净了……”走进方正县的乡村,聊起村里的日子,乡亲们说着相同的感受。
绿在苗木基地,村屯多了新产业;忙在车间工厂,村办企业更红火;干净在村容村貌,垃圾分类见实效。
在喜人的变化背后,一支支志愿服务队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依托县、乡、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机构,方正县加强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,目前全县已注册志愿者服务队148支、志愿者10313人。今年,方正县委宣传部提出了创建品牌志愿者服务队的目标,一批有专长、更规范、肯奉献的志愿服务组织更多地活跃在乡村,“志愿红”成为乡村振兴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。
强产业
把“源头活水”送上门
夏日,艳阳高照。走进方正县宝兴乡永兴村,乡依食品加工厂门前格外繁忙,工人们把刚下线的玉米面条装进快递包装箱,百余箱快递整齐码起两米多高,将很快发往全国各地。
“每天生产4吨,还是不够卖。”厂长刘红光言语里透着兴奋,“前一阵资金不足‘卡了脖’,多亏‘金穗’帮了大忙。”
金穗志愿者服务队由方正县人民银行组织县内多家银行志愿者组队。在“金穗”的帮忙协调下,中国农业银行方正支行与乡依食品厂签订了贷款合同。第一笔14万元贷款极速批复,年利率为6.09,一年内可自助循环。
“志愿者送来的及时雨,让我有了发展的底气。”刘红光说,今年村里要建一个大型玉米原料加工基地,租给食品厂进行扩大再生产。“乡亲不出村,上岗赚工资;玉米不愁卖,运进食品厂”,永兴村人的日子过得更有奔头儿。
富乡亲
到田间地头传本领
“27号啥日子?你还给圈上了。”指着挂历,老伴儿问李广财。“上课的日子呀,志愿者27号还来村里,我得好好学学咋给咱家的树苗抹芽。”
和老李一样,松南乡李英屯不少乡亲都知道,每个月7日、27日是方正县“绿卫”志愿者服务队固定活动日。这群志愿者可是村民眼里的“宝贝”。今年,方正在全县推广苗木种植产业。村民菜园面积大,种菜用不了,房前屋后拿出一块地,种苗木很适合。据测算,苗木繁育每亩纯收益5000元至10000元,比种菜效益更好。
有了好路子,就愁没人教。为了让乡亲安心发展,在方正县委宣传部的倡导下,一群苗木专家和种植能手组成“绿卫”志愿者服务队。
“保证在苗干50厘米以下抹芽,尽量多留新枝叶,好积累养分……”志愿者上门手把手教,老李和乡亲们学得可认真了。
美村屯
让垃圾分类成为习惯
7月30日一早,德善乡丰裕村妇女主任王敏一大早就套上红马甲,“今天是乡里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的活动日,我们4名志愿者一个小队。”红马甲一户也不落开始“串门儿”。
在德善乡,垃圾分类志愿者是每个村的“标配”,这些红马甲每周都坚持上门宣传垃圾分类知识。
除了宣传,他们还有个重要任务——“挑毛病”。“李大哥,电池是有害垃圾,你咋给扔可回收桶里了,攒着交到村里,还能在爱心超市拿到积分呢。”“小江,你家沤肥池太浅,必须深挖才能存住”……志愿者眼里不揉沙子,乡亲们更是有问题马上改正。
今年,为了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成为民风、村风、乡风,方正县要求各乡镇,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机制,调动村民积极性。于是,垃圾分类志愿者就成了方正乡村最常见的“志愿红”。
在志愿者的努力下,垃圾分类落了地,村屯的环境更好、更整洁;更重要的是,志愿者们也让美丽乡村的理念入了乡亲们的心。干净的水泥路四通八达,整洁的民居错落有致,绿树红花掩映庭院,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乡村人居环境的不断提升。
“红色磁场”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乡亲,大家更自觉地成为不穿红马甲的“志愿者”,一起建设美丽乡村。